世界上萬能軋鋼機建于1902年聲森堡的Arbed(阿爾貝德)廠,但當時軋出的較寬翼緣的工字鋼內惻仍有斜度。1908年按照格林軋制法(必須有一架軋邊機和一架萬能軋機配合使用)在美國伯利恒公司建成了一個寬翼緣H型鋼廠:1914 年德國培因公司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建成了培因H型鋼廠;1955年歐洲煤鋼聯營開發了IPE鋼粱系列,l957年德國的培因H型鋼廠生產了一批IPE鋼梁,但直到1970年,工字鋼的生產仍占較大比例。
20世紀60年代以后,隨著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,萬能軋機得以迅速發展,大多數國家的鋼鐵界都積極籌建新型的萬能軋機。各國充分利用原有的大型軋機和軌梁軋機進行技術改造,這種做法在日本得到普遍采用,從1961年到1972年的大約10年期間,日本先后改造了三個大型廠和一個軌梁廠,主要是引進萬能軋機。用了大約時間進行技術改造和改進新技術。到1965年日本已經大量生產H型鋼。
至20時間60年代末,世界上共有大型軋機74套,軌梁軋機24套,寬邊鋼梁軋機12套。
在我國,由于政策和技術原因,萬能軋機在我國的應用歷史很短,長時間以來,我國還不能生產高質量的熱軋H型鋼。1998年7月馬鋼從國外引進的萬能軋機軋制出中國的一根H型鋼以后,H型鋼這一新型鋼材品種開始在我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。
此后,萊鋼、日照、津西等型鋼廠相繼引進國外萬能軋機,到2007年,中國萬能軋機數量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,其中多數設備為國外高價引進。其中2003年,由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300H型鋼生產線投產,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的萬能軋機正式投產。此后由天津中重設計制造的大連正達、唐山盛達、鞍山紫竹(鞍山三軋)、鞍山寶得各型鋼廠萬能軋機的陸續投產,標志著國產設備從100~600H型鋼的萬能軋機完全可以國產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