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90年代初期,我國軋鋼出產水平與發達的出產水平仍存在很大的距離,會集表現在:軋鋼出產技術水平低、設備不完全且故障率較高;軋鋼出產規?;狈?未形成較大規模的軋鋼出產線;軋鋼出產的能源消耗大、出產成本高、經濟效益較差;軋鋼產品的質量較差、品種單一。
1、軋鋼出產在國民經濟中的首要位置與效果
軋鋼出產是將鋼錠及接連鑄坯軋制成材的出產環節。 用軋制的辦法出產鋼材,具有出產率高、種類多、出產過程接連性強、易于實現自動化等長處。 鋼材的出產辦法有軋制、鑄造、擠壓、拉拔等。 用軋制辦法得到的鋼材,具有出產過程接連性、出產效率高、種類多、質量好、易與機械化、自動化等長處,因而得到廣泛的使用。 現在,約有90﹪的鋼都是通過軋制成材的。 有色金屬成材,首要也用軋制的辦法。 軋鋼出產在國民經濟中所起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。鋼鐵工業出產中,除少數的鋼用鑄造或鑄造辦法制成零件外,煉鋼廠出產的鋼錠與連鑄坯有85~90%以上要通過軋鋼車間軋成各種鋼材,供給國民經濟各部門??梢娫诂F代鋼鐵企業中,作為使鋼成材的軋鋼出產,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著反常重要的位置,對促進我國經濟快速開展起非常重要的效果。
十九世紀中葉軋鋼機械僅僅軋制一些熟鐵條的小型軋機,設備簡陋,產值不高;有的軋機是用原始的水輪來驅動。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今后,鋼的產值大增;各先進工業國的鐵路建造與遠洋航運的開展,蒸汽驅動的中型、大型軋機先后呈現了。 上個世紀的電氣化使功率更大的粗軋機敏捷開展起來。 上個紀50~70年代,因為汽車、石油、天然氣的運送,電器電子工業與食物罐頭工業的開展,鋼材出產是以薄板占優勢為特征的??偟膩碚f,軋鋼機械向著大型、接連、高速和計算機控制方向開展。